《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》

作者:張東君
繪圖:陳維霖
出版社:小魯文化出版
出版日期:2021年4月二版三刷
適讀年齡:5~8歲親子共讀;9歲以上自己閱讀
《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》

這是一本結海洋生態與生命教育的科普繪本,曾經有多次的得獎紀錄,包括獲得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、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好書推廣專案、臺南兒童文學月優質本土兒童文學圖書選書。故事內容是由真實故事所改寫,作者張東君的爸爸,是台灣第一批推動人工魚礁的學者「張崑雄教授」,他是台灣第一位榮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學者,也是台灣第一代研究櫻花鉤吻鮭魚的始祖學者。

故事內容藉由小女孩東東的提問,爸爸的回答,進行一連串的親子對話。東東很好奇,當海裡的小魚被大魚追的時候,要怎麼辦呢?她查了百科全書,書裡寫著:「小魚會躲到石縫、珊瑚礁裡或是海葵、海藻中。」東東繼續想著新的問題:「海裡到處都有珊瑚礁或海藻嗎?會不會有像沙漠一樣的地方?那魚兒們躲到哪裡去呢?」於是爸爸便帶著東東到海邊,認識人工魚礁。

《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》

報廢的車子、水泥框、舊電桿,由於不容易壞掉,所以適合作為人工魚礁,而人工魚礁是維繫海洋資源永續經營的方式之一。人工魚礁上的微生物會吸引蝦子、螃蟹等生物,而牠們的排泄物會成為海藻的肥料,海藻越長越大,多到可以讓魚兒躲藏時,人工魚礁就變成魚兒定居的處所,於是就這樣形成了食物鏈:大魚吃小魚,小魚吃蝦米、蝦米吃微生物。

繪本的最後,作者還特別訪問了張崑雄教授,詳細的介紹了人工魚礁,說明什麼是人工魚礁?我們為什麼需要人工魚礁?人工魚礁的材料有哪些?人工魚礁放置地點的選擇,而當一位海洋生物學家,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?

《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》

《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》以家庭故事為出發,描繪多種海底生物,介紹食物鏈、人工魚礁、海洋牧場等豐富海洋知識,適合小學生閱讀,也可做為家庭一同討論海洋生態的話題,藉由這個機會安排一趟海洋生態小旅行。

《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》

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,我們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,但是大部分的孩子,長時間居住在人口密集的都市,不要說眺望海洋,就連平日的飲食,我們與海洋的距離逐漸拉開。我曾經仔細研究過國小學童營養午餐的菜色,魚類、海鮮出現在營養午餐菜單上的次數,寥寥可數,我覺得這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情。因此平日家庭的餐桌上,我喜歡到市場採買各式各樣當日新鮮的海產,我與孩子在餐桌上分享著今天買到的新鮮蛤蠣、肥美的蝦子。水果有時令,漁產也有季節性,春天的竹莢魚、夏天的鬼頭刀、秋天的馬頭魚,冬季的紅喉、白鯧、烏魚,各有各的風味,吃時令,吃當季,一直是我細細叮嚀孩子的話語,我們留不住光陰,但舌尖會記得四季的滋味。

《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》

當新聞媒體報導著,豬肉漲價、雞肉漲價的新聞,我們可以有其它的選擇,生活是可以選擇的,我們不需要盲從的跟隨。台灣是個寶島,市場當令盛產的食材俯拾皆是,人工魚礁帶來的豐富水產是我們珍貴的食材,就從最平凡的生活開始吧,讓餐桌上的菜餚更加多元化!

延伸閱讀

*讀冊生活《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》

*台中市圖書館《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》借閱連結

*水獺媽媽說故事|海洋生態與生命教育的科普繪本 《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》

以上影音分享摘自蘇巧慧頻道

臉書留言

相連文章